相信過去的2022年對很多餐飲人而言,是特別的一年,更是尤為艱難的一年。
餐飲業的寒潮席卷各地,數據顯示,2022年餐飲收入43941億元,下降6.3%,超51萬家餐飲企業倒下。數不盡的餐飲門店關了開、開了關,折騰不止。“降本增效”“優化”“保證現金流”成為餐飲人求生關鍵。
2023年餐飲會好嗎?毫無疑問,2023年一定是充滿希望的一年
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認為,2023年,餐飲復蘇會是大基調。新年初始,青島,北京,西安,蘇州等地,餐飲市場升溫回暖,人氣旺盛。根據北京市商務局數據顯示,元旦假期期間,重點監測的百貨、超市、專業專賣店、餐飲和電商等業態企業實現銷售額35.3億元,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3.8%,北京52個重點商圈客流量達1218.1萬人次;春節假期前兩天,青島10大商企實現銷售額3.1億元,增長近七成,多項促消費舉措助力,消費市場強勢回暖。春節檔除夕年夜飯的數據調研反饋,餐飲預訂的情況也超出預期。我們能夠清晰感受到新一輪業態行情啟動的準備條件正在快速成熟。
自古民以食為天,餐飲作為民生產業,雖然受疫情影響最大,但也最容易恢復彈性和增長。未來疊加地方陸續出臺的財政扶持政策,餐飲產業的各項指標一切向好。小吃快餐、小眾特色餐飲、茶飲等品類可能會最先迎來復蘇。
Part 1.行業大洗牌
三年疫情打亂了行業的,整個餐飲產業鏈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追其根源,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在疫情影響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。
“消費降級”現象的背后是“價格敏感度“的提升以及對“極致性價比”的認可。“可吃可不吃的東西,就不吃了;可去可不去的店,就不去了”;從“先隨便逛逛,再決定吃什么”,到“今天想吃什么,就找什么樣的館子”。
數據表明,2021年,全國共有近40萬家快餐店被注銷,奶茶店有近35萬家,火鍋也有近10萬家被注銷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5月份16-24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為18.4%,創歷史新高;而2022年1~5月全國餐飲收入為16274億元,同比下降了8.5%,降幅之大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消費信心的嚴重不足。
因此對于2023年餐飲復蘇來說,“品類定生死”更具現實意義。
市場變化是品牌最好的試金石。秦晉味道歷經小10年時間,深耕市場,進行全國戰略布局,占領面食小吃行業品類,推出“3721”全新模式。山陜特色風味為基礎進行產品創新,饃夾一切,以脆皮肉夾饃為嵌入點,搭配面食,大眾化普及推廣。成熟化門店運營模式與供應鏈體系可以有效把控成本,降低風險。面積合適、消費合理、出餐快、操作簡單、利潤高……小吃小喝品類方向為消費者錢包減負,吃得飽也能吃的好的組合模式,豐儉由人的產品結構,讓顧客買單更加輕松。
不能否認的是,當下“消費者沒錢”的現實過于殘酷。“小吃小喝”下的“簡餐模式”必將是未來餐飲競爭藍海新賽道。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“極致性價比”將是市面餐品品牌一致追逐的目標。秦晉味道以饃為基礎,饃夾一切,搭配N種小吃,優化盈利模式,拓展多元化道路,特色領先的品類理念定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。
Part 2.品牌強賦能
疫情阻礙市場發展腳步,但總有逆勢發展的“前進者”帶給我們無限可能。
相信在疫情前,對于大部分餐飲品牌來說都不會想到,疫情來臨后外賣成為品牌支柱,雖然不能賺錢,但卻能救命。
外賣作為門店常規配置,已經成為餐飲經營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。例如餐飲人都熟知的“紫光園模式”:依照自身實際情況,將門店改造成兼具“堂食+外賣+外帶+檔口”的全時段門店,讓消費者時刻都能“看得見、進得來、買得起、經常買、離不開”。外帶、零售、抖音直播、私域、團餐……餐飲渠道已經從“雙主場”切換到“全域交付”,簡單點說,只要場景有需求,餐飲可以進化成任何樣子。
機遇與挑戰并存,困難與希望同在。在逆境中前行,越是長期的品牌、越是強大的餐企,往往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,這是時間給予的強大的生存力量,
秦晉味道成立于2014年,基于市場數據考察分析,秦晉味道率先在華東建立6家分公司。在2014-2021年之間,秦晉味道逐漸在7個省份開設11家分公司,2019年以來逆勢推進品牌加盟道路,堅持“直營+加盟”模式,勇于承擔餐企品牌擔當,推出各項加盟扶持政策。直營店為品牌在市場數據積累與經營模式的探索打下基礎,讓利加盟商,幫助加盟商分擔開店風險。隨著供應鏈的成熟、SaaS信息化的普及和盈利模式的高度復刻,為加盟商提供更多賦能。
后疫情時代,餐飲業品牌化發展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。品牌勢能給餐飲企業帶來的是持久的激勵效應、放大效應和擴散效應。
凡是過往,皆為序章。糟糕的2022年已經結束了,徹骨的冬夜即將結束,暖春的黎明終將到來。
邁步2023,餐飲“創業拐點”,品牌加持,助力風口財富夢。
心之所向,行之所往。讓我們一起“兔”出重圍,大展宏“兔”!